??蜀道之難,古語早有定論。群山如鐵桶般箍住四川盆地,通往外界的道路,自古便是與天爭斗。大巴山脈,這道橫亙陜川的巍峨屏障,曾長久地依賴著馬蹄與腳力,循著茶馬古道的舊夢,在漢水與任河之間艱難穿行。2007年,一條名為安川高速的公路開始建設,其穿越大巴山天險的路段面臨嚴峻考驗。其中,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承建的毛壩至陜川界段,尤為艱險。
??初抵毛壩,運輸車在絕壁邊緣蝸行,挖掘機在任河畔轟鳴,聲浪在山谷中久久回蕩。毛壩2號隧道一寸寸向山腹掘進,任河大橋的橋墩,則在十幾米深的激流中,頑強地向上生長。天色將晚,工人們從皮卡車上躍下,一身灰衣,兩腳塵土,如倦鳥歸林。遠處山崖上,炊煙裊裊,燈火如螢。夜半,山腰間火車掠過,一串燈光宛如深海遺珠,轉瞬即逝。車站旁那株高大的櫻花樹,春日里定是精靈般絢爛,伸展雙臂,迎送過客。2008年4月,我的毛川歲月,便在這幅壯闊與艱辛交織的畫卷中展開。
??項目部在陜西省紫陽縣毛壩鎮的山腳下。小鎮細長,群山環抱,云霧繚繞,一條喚作“任河”的大河穿鎮而過奔向遠方。不久,我被借調至麻柳鎮的工作組。通往麻柳的路,印證著民謠的恐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麻柳到毛壩”。山路在陡崖間鑿出,一側是深不見底的河谷,一側是植被覆蓋的山體。皮卡車顛簸盤旋,驚起一只拖著長尾、羽色斑斕的野雞,飛入密林。俯瞰山下,任河橋與隧道施工正酣,車輛如蟻,機械如玩具,在這固執的群山中,上演著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八月,當工地的夜晚被電視機的光芒點亮,2008年北京奧運的盛況點燃了深山。建設者們暫時放下圖紙與測量儀,為中國健兒的每一次奪金屏息歡呼。當最終中國以51金登頂榜首,簡陋的工棚里爆發出“我驕傲,我自豪!”的吶喊。再偏僻的山坳,也阻隔不了這份與國家脈搏同頻共振的熾熱情懷。彼時,MC3項目部也在各級嚴苛的檢查評比中屢獲嘉獎,這份職業的榮光與國家的榮耀,在2008年的夏天奇妙地共振。
??毛川之難,專家謂之“空前絕后”。大巴山的復雜地質與險峻環境,是對筑路人意志與智慧的雙重試煉。
??行路難,主材依賴鐵路運至麻柳,再經S310省道盤旋運抵。路窄彎急,峭壁深淵相伴,每一次運輸都是生死考驗。全線90%物料需中轉,壓力如山;立足難,場地狹窄如帶,備料無方,大型設備難以施展拳腳;天災頻,山體破碎,暴雨即成洪魔。2008年4月,首場洪水便沖毀便道設備。任河全年竟發洪水30次,平均流量3000立方米/秒!交通、電力、通訊屢屢中斷,工地常陷孤島。加之汶川地震余威,施工屢屢癱瘓;攻堅難,MC3段山勢尤其陡峭,橫坡險峻,跨越水深16-19米的毛壩庫區。橋隧緊連,場地局促。毛壩2號隧道進口位于松散堆積體上,Ⅴ級圍巖,破碎如渣,進洞猶如在流沙中掘進,極易塌方冒頂。建設者以“短進尺、強支護、快循環”的智慧,一寸寸向前。右線于2009年7月貫通,左線緊隨其后于8月告捷;涉水難,任河大橋,洪水是其揮之不去的噩夢。水位暴漲暴落,水下基礎施工如履薄冰,懸澆箱梁精度要求嚴苛。河底亂石堆積,樁基護壁困難重重。每個橋墩,都需搭設水上平臺。年輕的橋梁隊長鐘開健,率隊吃住在現場,與洪水搶時間。2008年3月始,至2010年2月竣,鋼筋水泥終在激流中生根,與隧道完美牽手。
??2009年5月,主體工程近尾聲。我接到調令,將赴新程,當我拖著行李,氣喘吁吁“爬”上半山腰的火車站,鐵軌旁那株櫻花樹再次攫住目光。青山疊翠時節,它卻綻放出漫山遍野的粉霞。我驚異于這貧瘠山石中,竟蘊藏著如此磅礴的生命力!微風過處,落英如雪,將我溫柔包裹。駐足回望,已具規模的隧道與大橋靜臥山谷,曾并肩奮戰的伙伴身影依稀。不舍與感慨交織。
??多年后,再見安川高速全線通車的雄姿:橋隧相連,大道如虹,在秦巴山脈的蒼翠畫卷中蜿蜒舒展,酣暢淋漓。那一刻,所有艱辛都化為無言的驕傲。想起那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國家的擘畫,何來僻壤通途?沒有建設者以螞蟻搬山的韌勁、以血肉之軀對抗天險的勇毅,又怎能令這壯麗山河,真正暢通無阻?那深山中倔強盛放的櫻花,不正是萬千筑路者的精魂所化?蜀道不再難,青山應無恙。(桂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