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的喧囂撞擊耳膜,機械轟鳴撼動大地。攪拌機、推土機、吊車此起彼伏,日夜攪動著空氣。遠方,工人們的身影如蟻群般忙碌不息。而在這沸騰景象的邊緣,宣傳工作者正俯下身,以筆為鎬,以鏡頭為眼,默默挖掘著工地最動人、也最易被忽略的礦脈——普通勞動者深藏的精神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宣傳工作者穿梭于鋼筋水泥的叢林,行走在幽深曲折的巖體長廊。使命所系,并非冰冷的混凝土方量或進尺米數(shù),而是融入這片滾燙的土地,捕捉數(shù)據(jù)背后鮮活的脈搏。
??目光如探照燈,穿透彌漫的塵土與震耳的轟鳴,精準捕捉那最樸素的偉大:烈日下,古銅色的脊背彎成堅韌的弧線,筋骨在重壓下積蓄力量;汗水沿著黝黑的臂膀蜿蜒,滴落熾熱土地,瞬間蒸騰——這是鏡頭下的雕塑,亦是筆端的詩行。鐵皮房昏黃的燈下,疲憊歸來的工人蜷于鋪上,粗糙手指輕撫手機屏幕。微光映亮他們望向遠方親人的專注眼神,或嘴角因孩子照片漾開的無聲笑意。白日鋼鐵的冷硬與碰撞的喧囂,此刻被這無聲的溫情悄然消融。這些稍縱即逝的細節(jié),被宣傳工作者敏銳地定格,如同礦工采掘深埋的珍稀礦石,拂去塵埃與辛勞,托舉其光芒。
??記錄與傳播,本身就是深沉的力量。當飽含溫度的工人群像故事在內(nèi)部通訊平臺流轉(zhuǎn),一種微妙的聯(lián)結(jié)便在勞動者心中悄然生長。被寫進故事的老師傅,讀著講述自己的文字,眼角濕潤;年輕工人們圍看手機,指著照片中沾滿泥灰卻笑容燦爛的臉龐互相打趣,眼中閃爍被看見的驕傲。“嘿,老陳,你上報了!”“原來咱們這活兒,干得也挺有模樣!”這些質(zhì)樸的回響,是宣傳工作者最珍貴的勛章。文字與影像的微光,穿透喧囂與塵土,連通人心深處被忽略的尊嚴與暖意,讓沉默的汗水在集體共鳴中獲得價值與回響。
??他們更深地走進工地的肌理與脈搏:蹲伏在安全員身旁,聆聽其在嘈雜中分辨細微的異常,在雜亂里發(fā)現(xiàn)潛在的風險——每一句提醒,都是對生命的莊嚴守護;坐在測繪員旁邊,看其在荒蕪之上,用精密儀器與專注目光,一絲不茍尋覓秩序的基準。“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測繪員目光如炬,緊鎖跳動的數(shù)字,“這光點所定,便是根基。”宣傳工作者手中的筆與鏡頭,亦如那激光定基。其聚焦之處、落筆之點,正是平凡勞動者心靈價值得以確立的基石,是他們?nèi)諒鸵蝗招羷诒粫r代銘記的精神坐標。
??工地上的勞作終會落幕,推土機終將抹平暫居的板房,工人們?nèi)绾蝤B飛向新的熱土。然而,宣傳工作者記錄下的文字與影像——那些浸透汗水、沾染泥土、飽含體溫與情感的故事——早已化作一枚枚堅不可摧的精神鉚釘,牢牢鉚進時光的骨架與集體的記憶。當未來的建設(shè)者回望,當企業(yè)文化溯源,當社會渴望了解宏偉工程的誕生之謎,這些記錄便是最真實的見證。人們從中清晰看見:轟鳴機器旁專注的眼神,晨曦暮色里起伏的脊背,汗水滴落土地,一雙雙布滿溝壑的手在荒蕪中創(chuàng)造奇跡,于大地上刻下屬于勞動者的不朽勛章。
??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工地筆耕者”,在鋼鐵與混凝土的喧囂深處,以筆為鎬,以心為燈,執(zhí)著地挖掘、打撈、擦亮著人心深處沉默的精神礦脈。那些被定格、被書寫的瞬間與故事,是在時間洪流中為萬千普通勞動者悄然鑄就的不朽豐碑。它承載著無數(shù)結(jié)繭臂膀的力量,深嵌掌紋的故事,俯向大地卻撐起天空的脊梁。筆耕者的記錄與頌揚,讓平凡崗位的光熱永不熄滅,讓千萬施工者的艱辛、智慧與榮光,在時光的長河里永遠閃亮。?(錢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