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達瑪拉山、奔騰的瀾滄江見證了一批批援藏干部“一茬接著一茬干”的奮斗身影。對口支援西藏不僅是黨的治藏方略的具體實踐,也是新時代援藏精神的賡續傳承。
??2022年7月以來,中國中鐵接續承擔起對口支援西藏昌都卡若區的莊嚴任務,援藏干部跨越千山萬水、奔赴藏東大地,持續創新援藏模式,提升援藏實效,書寫了助力高原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向農牧區基層傾斜,改善民生助力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西藏工作,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在鞏固脫貧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辦法、給予更多后續幫扶支持,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設施、就醫就學、養老社保等要全覆蓋。
??“黨就像一位無私的母親,照顧著我們每一個孩子……”這是2022年10月昌都市卡若區約巴鄉乃通村小學三年級學生白瑪次吉在國旗下的深情演講。這一天也是中國中鐵在卡若區動工的第一個援藏基礎設施項目——將原教學點升級為完小,完成新建校舍,讓6個行政村714名適齡兒童不用再翻山越嶺上學,也讓全體師生的學習生活條件煥然一新。該項目投入援藏資金1550萬元,新建3706平方米教學樓與宿舍樓,配備高原供暖設施。校長扎西群培感動地說:“這所現代化校園,讓牧區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教育援藏溫暖人心?!?/p>
??中國中鐵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文健指出:“對口援藏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中央企業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堅持把改善民生、助力振興作為援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將資金和項目向基層傾斜、向農牧民傾斜,精準開展就業幫扶,積極推進教育設施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努力為卡若區高質量發展和民族團結和諧穩定貢獻中國中鐵力量?!?/p>
??在海拔4900米的昂通雄牧場,有一段13.4公里陡峭險峻的“生死通道”,曾是周邊6個村3000多名牧民出入的“攔路虎”。中國中鐵投入815萬元援藏資金,全力打通這條“生命線”,將牧區百姓通過該路段時間大幅縮短,徹底改寫了牧區運輸“人背馬駝”的歷史。如今,平坦的道路上汽車穿梭,牧民次仁感慨:“以前牦牛流淚的路,現在能聽見汽車在唱歌?!?/p>
??醫療保障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中國中鐵投入835萬元建成標準化妥壩鄉中心衛生院,引進先進醫療設備與技術,開展專業培訓,培養本土醫療人才。如今,衛生院診療水平大幅提升,全鄉12個行政村1500余戶、10000余名農牧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得到顯著改善。
??在鄉村振興戰場上,中國中鐵投入4090萬元,從規劃設計到項目落地,全方位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不僅讓村莊舊貌換新顏,更激活了發展動能,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259.56萬元,解決就業326人次,讓群眾在家門口端穩“致富碗”。
??改善民生、為民造福始終是中國中鐵援藏工作的重點。三年來,中國中鐵投入計劃內外援藏資金共計7675萬元,重點建設投用一批鄉鎮學校、衛生院、牧場道路、和美鄉村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大幅改善農牧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用實干繪就了民生改善新圖景。
??精心培育“梧桐樹”,推動雪域產業結碩果
??中國中鐵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關于產業援藏的工作要求,結合對口支援的西藏昌都市卡若區資源環境稟賦和產業基礎,發揮企業優勢特長,用好用足產業幫扶支持政策,助力卡若區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卡若區作為藏東門戶,區位優勢突出、礦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清潔能源充沛,高原鐵路建設更是為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商機,歡迎大家到這片昌盛之都投資興業。”中國中鐵援藏工作隊領隊、昌都市政府副秘書長、卡若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胡國偉在福建廈門“藏東明珠 魅力卡若”招商引資專場推介會上說道。
??三年來,中國中鐵援藏工作隊始終堅持引優招強,在中國中鐵專家把脈卡若區要素稟賦優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國中鐵產業鏈優勢,引入中鐵二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設計方案,引入中鐵科研院導入土壤治理、良種培育、經營銷售等方面的企業資源,引入中鐵文旅在鄉村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方面產業規劃、設計、運營資源。中鐵援藏工作隊走訪企業20余家,邀請8家企業到卡若區實地考察,成功參與區外推介會4場,赴福州、泉州、龍巖、廈門、拉薩等地開展小分隊招商6批次,先后引進優質企業10家,簽約12億元。2024年,卡若區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投用,填補了藏東大地冷鏈物流的空白;推動建成達因卡“一刻鐘”便民商圈工程;牽頭建成昌都市首條獨具特色的城市經濟文化娛樂街區——“緣來夜市”,并接待俞敏洪團隊在昌文旅推介活動;組織卡若區第二屆年貨節,共吸引本地群眾和游客近20萬人次,3天銷售總額達到500余萬元;促成中國中鐵多家二、三級單位與卡若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卡若區走上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同時,以消費幫扶助力產業發展。中國中鐵在昌單位通過采購當地米、面、油、蛋、肉、菜等農副產品等方式,并以“央企興農周”活動為契機,積極幫助卡若區農副產品上架國務院國資委、中國中鐵專項幫扶平臺,推動卡若區糌粑餅干、人參果、獐子菌等產品走上平原地區百姓餐桌。三年來幫銷農副產品金額達6248.53萬元;促成一些工程項目與卡若區投資公司簽訂《沙石料買賣合同》,實現銷售額預計達到5000萬元,能夠很好地幫助地方農牧產業和地方國企疏浚解困。
??增強“循環造血”能力,當好智志雙扶引路人
??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援藏和就業援藏工作,要求加強和改進干部人才援藏工作,做到選派更加精準、管理服務更加規范、作用發揮更加聚焦、制度機制更加完善,推動援藏干部人才實干擔當作為。要培育扶持吸納就業的能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推動多渠道市場就業。
??中國中鐵高度重視智力援藏工作,幾任企業主要負責人多次到卡若區實地調研座談,充分發揮精準、高效、靈活的組織優勢,積極對接前方訴求和后方優勢資源,確定以派駐計劃外“小組團”援藏干部管理團隊為突破口,以推動國企改革為關鍵,以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為目標,一年時間實現幫助卡若區國企扭虧為盈目標,出臺21項管理制度,形成11篇商業策劃、可研報告等成果,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00萬元大關,實現營收增長率142%,人均收入實現翻番,兩年凈利潤創歷史新高,幫助卡若區國有企業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破冰、縱深改革新局面。
??三年來,中國中鐵建立起中鐵卡若干部“雙向培養+人才儲備”工作機制,成功實施計劃外“小組團”援藏干部工作模式,強化專業人才“短期培訓+反向掛職”工作力度,構建覆蓋多領域的立體化智力支援體系,推動援藏從“輸血”轉向“造血”。
??結合卡若區各類產業發展需要,組織5批次中國中鐵“專家問診”活動,針對卡若區清潔能源開發、礦產開發、文旅產業、鄉村振興發展等多層面和多維度開調查研究工作,形成《昌都市卡若區珠古抽水蓄能電站調研報告》《卡若區沙貢鄉莫仲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調研報告》《昌都市卡若區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等7篇富有實踐意義的調研成果。
??“以前,我只想一心考公務員,但現在能在這么好的企業上班,每天的工作都充滿希望和自豪感,非常感謝中國中鐵的援藏干部帶給我們天翻地覆的變化?!币幻ㄟ^援助幫扶在中國中鐵就業的藏族員工說。
??三年來,就業幫扶成為中國中鐵民生援藏“孵化器”。中國中鐵在昌都單位精準對接勞務用工、精準開展技能培訓和大學生就業,與昌都市總工會聯合共建大學生實訓基地、技能培訓中心、農牧民夜校等,成為央地共建典范。
??“我現在就是到中國中鐵這個大企業、大平臺學本事、學技能,未來我要回到家鄉、建設家鄉……”這是2023年中國中鐵招錄的卡若區籍大學生代表的真情流露。中國中鐵開創“先見習培訓,再入職就業”“小組團區外就業”等創新就業方式,為西藏籍大學生提供了514個就業崗位,吸收應往屆大學生就業188名,鼓勵學生們選擇中國中鐵、留在中國中鐵,讓他們“想要來、愿意留、能成才、快進步”,將中國中鐵的藏族員工培養成一支建設新西藏的“領頭羊”、漢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力軍”,中國中鐵也因此榮獲昌都市“心系就業援藏、彰顯央企擔當”的美譽。
??打造中國中鐵援藏品牌,種好民族團結花第四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議指出,對口支援西藏要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興邊富民等工作走深走實,堅定各族干部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這次中鐵夏令營是我第一次離開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第一次看到了白鯨,第一次用學的英語和外國人交流,第一次了解了國家百年鐵路歷史,希望以后也能像中國中鐵的叔叔阿姨一樣優秀,建設我的家鄉。”卡若區優秀青少年曲措在中國中鐵“開路先鋒”文化展覽館激動地說道。
??三年來,中國中鐵始終堅持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成功打造了“三交”援藏品牌:不斷拓寬交往交流交融平臺,推動卡若區干部員工、村兩委、致富帶頭人、青少年等741余人赴內地學習交流;中國中鐵團委“五彩夢想”品牌活動在卡若區生根發芽,24萬元愛心捐款捐物點亮孩子們的“微心愿”;“走進中國中鐵”系列夏令營,讓卡若區三批次的孩子們在感受“復興號”的速度中,在百年鐵路輝煌歷程中堅定信念、奮發圖強;中國中鐵工會、團委每年投入80萬元,參與創立卡若區“格桑花”援助計劃,讓卡若區單親母親面臨的治病、孩子上學、生活困難等問題得到緩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成功舉辦的4期區外“中鐵西藏班”和卡若區干部“反向掛職”,進一步增進友誼和認識。中國中鐵和卡若區在各維度、各層面的交往更加頻繁、交流更加廣泛、交融更加緊密,干部群眾之間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像石榴籽一樣緊密相連。
??為西藏默默奉獻的同時,中國中鐵援藏干部自身也得到歷練成長?!斑M藏第一課就重溫了孔繁森感人事跡,這是我們每一個援藏人心中的燈塔,我有幸成為對口支援30年里的一員,這不僅僅是使命,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敝袊需F援藏干部廖丹說。
??站在瀾滄江源頭,7名中國中鐵援藏工作隊隊員的臉龐被高原紫外線曬得黝黑,嘴唇也有些烏紫,但他們的眼神卻格外明亮?!叭毖醪蝗本瘢D苦不怕吃苦”,他們用三年的實干把汗水播撒在雪域高原,踐行著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繪就一幅幅氣壯山河的奮斗畫卷。
??如今,7500萬元計劃內資金精準落地,175萬元計劃外資金雪中送炭,993名農牧民穩定就業,188名大學生開啟人生新篇,數萬群眾從道路、醫院、學校中受益……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中國中鐵三年來用心用情用力支援卡若區的堅實足跡。從“輸血”到“造血”,從“授魚”到“授漁”,中國中鐵探索的智力援藏、產業援藏、就業援藏、文化援藏融合推進的新模式,不僅顯著提升了卡若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民生福祉,更在雪域高原播下了可持續發展的種子,譜寫了一曲漢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動人樂章。中國中鐵面向“十五五”,這份跨越山河的央企擔當,將繼續在高原繪就更壯美的新畫卷。 (爻雙 榮梅 毛祥虎)